金價破1100美元 5年新低
中國恐慌性殺盤 法人:900美元才有低接買盤
2015年07月21日
【劉煥彥╱外電綜合報導】美國升息的預期心理發酵,加上中國出現恐慌性殺盤,使國際貴金屬價格全面敗退,黃金價格周一跌至5年新低,跌破每盎司1100美元大關,白金價格更跌至6年低點。法人預期,下半年金價可能下探每盎司1050美元,甚至要到900美元才可能有低接買盤。
黃金現貨價格昨天在亞洲盤最低滑落至每盎司1086美元,是2010年3月以來僅見;黃金期貨價格更一度重挫4.6%至每盎司1080美元,是2010年2月以來最低價。黃金價格在2013年結束逾10年的榮景,繼去年轉跌後,今年累計已縮水約6.5%。
不僅如此,同樣屬於貴金屬的白金現貨價,昨天最低滑落4.7%至每盎司947美元,是過去6年半以來最低,今年以來大跌19%;白銀現貨價也下挫2.3%至每盎司14.5449美元,是7個月以來最低價。
上海黃金交易所爆量
上海黃金交易所昨天爆大量,市場傳出是亞系避險基金與機構投資人全面拋售黃金,不僅使上海金交所的主要黃金期貨合約,在早盤瞬間滑落50美元,也使昨天交易量飆升至300萬口以上,創下單日歷史紀錄,反觀7月截至上周五,每日平均交易量不到3萬口。
亞系外資指出,隨著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上周重申,今年將依計劃調高基準利率,不少中國投資人急著拋售黃金求現,把資金投入股市。黃金與白銀向來被視為是資金避風港,但陸股近期動盪,希臘危機也震撼全球股市,金價卻不升反降。
美國金屬貿易商傑拉德金屬公司駐上海交易員Wallace Ng就說:「如果美國升息,市場一般預期美元將更強勢,自然會抑制金價走勢,但金價在亞洲盤突然下跌,似乎跟停損賣壓出籠有關,而與黃金基本面沒有關係。」
亞洲盤停損賣壓出籠
英國大宗商品交易商貝克鋼鐵資本公司駐雪梨管理合夥人David Baker則表示,黃金市場正在熊市階段,並預期金價將下探1050美元。加拿大投資銀行業者BMO Capital Markets大宗商品分析師Jessica Fung甚至指出,有些中國投資人認為,金價要下修到每盎司900美元,市場買盤才會回來。
上周五中國人民銀行也在6年來首度公告,中國的黃金儲備增加57%至1658公噸,使中國成為全球第5大黃金持有國,但黃金僅佔對岸整體外匯存底不到2%,低於市場預期,也無助國際金價維持原有價位。
液化天然氣價跌30%
另外日經新聞報導,今年來亞洲液化天然氣(LNG)現貨價格已大跌30%至每百萬BTU(英制熱量單位)約7美元,顯示中國需求減弱,以及新LNG開發案投產加深市場供過於求的疑慮。
康和期貨營業員語璇【蔡語璇】
全台低價優惠專案 不限口數
手機:0989-021-057
專線:(02) 2717-3511
Line ID:yuhsuan102
Skype:kitty02172000
FB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yuhsuan0989021057
康和期貨~語璇:http://futures.go-facebook.com/
康和期貨語璇痞克邦部落格: http://nini1234567.pixnet.net/blog
康和期貨語璇部落格: http://xn--kpu70ic8y02m1c.tw/
康和期貨、康和期貨公司、康和證券、期貨手續費、選擇權手續費、當沖手續費、大台手續費、小台手續費、康和期貨營業員、期貨開戶、選擇權開戶、選擇權價差、選擇權保證金、停損單、智慧下單、移動停損單、股票期貨手續費、電子期貨手續費、金融期貨手續費、黃金期貨手續費、康和期貨、multicharts、期貨營業員、基隆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汐止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新莊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板橋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中壢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南港期貨選擇權開戶、科學園區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新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中和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永和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士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文山區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淡水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林口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樹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三峽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五股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內湖期貨選擇權開戶、蘆洲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三重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大安區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北投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深坑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土城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八里期貨選擇權開戶台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桃園期貨選擇權開戶、新竹期貨選擇權開戶、苗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台中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彰化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南投期貨選擇權開戶、雲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嘉義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台南期貨選擇權開戶、高雄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屏東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宜蘭期貨選擇權開戶、花蓮期貨選擇權開戶、台東期貨選擇權開戶、不限口數全台不分地區低價期貨選擇權手續費中國信託商業銀行、國泰期貨、永豐期貨、凱基期貨、國票期貨、日盛期貨、統一期貨、華南期貨、元富期貨、群益期貨、元大寶來期貨、富邦期貨、康和期貨、澳帝華期貨、康和期貨、中國信託綜合證券、永全證券、大眾綜合證券、兆豐證券、致和證券、國票綜合證券、摩根大通證券、康和綜合證券、新光證券、玉山綜合證券、國泰綜合證券、凱基證券、富邦綜合證券、元大寶來證券